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宗居士传

    随即散去;其父得免刑害,甚觉希奇!既到女家,具述前事,生希有心,共往像所礼拜,见像头有三刀痕,金色少变,似系血流,祖氏遂知地藏菩萨刀刃,救父之难,其父即生正信,并迎母至署,三人昼夜礼供。  父...,则身体力行,于太元十六年造弥勒像。梁宝亮作《名僧传》时,弥勒像尚还在玄集寺中,且有桓玄之颂可以作证。因王嘉的参与,此后弥勒法门的修习者中,在家信徒亦步其后尘习兜率净土业,如唐代散大夫孙宣德写《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749421.html
  • 侧闻散记第四集(3)

    因得什么果,果报是不是可以由别人?   答:这是不可能的。你吃饭他饱不饱?如果你吃饭他饱的话,就可以。   问:曾听说高僧大德为众生受苦,是什么意思?   答:佛得清净,为了度众生才入五浊恶世,入五浊恶世有热有冷也有苦,那是众  生受苦,不度众生他就不必这个苦了。  罪性本空由心造   问:三心不可得,为什么还会有业障,自己造的业还是要受?   答:好比说,现在法律不判你罪,假使你杀了人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550568.html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乐,心念遍满十方三世众生  是大慈遍满十方三世众生,乃至昆虫,慈彻骨髓,心不舍离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堕三恶道,若人一一皆其苦,得脱苦已,以五所欲乐、禅定乐、世间最上乐,自恣与之皆令满足;比佛慈悲,...缠绕,并进而众生种种苦。如果不从闻法入手,不受持般若,不研究经教,不思惟佛法深妙之义理,那所谓的慈悲,将会是肤浅的,仅止于口头说说罢了。  在《大智度论》卷15〈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法忍义〉提到菩萨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
  • 论说佛陀对在家弟子之遗教

    至亲,歧路分别,纵然相逢,无肯。”  业感获报。见观众生业缘品云:  “无间地狱者,……其狱城中,诸狱相连,名号各别,独有一狱,名曰无间。……上火彻下,下火彻上,铁蛇铁狗,吐火驰逐,……狱中有床,...,吾亦分身千百亿,广设方便。或有利根,闻即信;或有善果,勤劝成就;或有暗钝,久化方归;或有业重,不生敬仰;如是等辈众生,各各差别,分身度脱。或现男子身,或现女人身……利及于人,悉皆度脱。……或现居士...

    张光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152103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历史概述

    “悟通五篇三聚心地法门”,神宗命人在其门下菩萨戒,赐予各种法物和“慧云律师”之号。如馨弟子远清住永明寺,继如馨法席,传法授戒,使五台山法戒大兴,律宗进入一个兴盛时  期。清代,有如馨法孙书祯主五台...严三昧经》说,其于过去久远已成佛,号龙种上如来。《法华经·序品》说,他是过去八佛之师,由此可推算为释迦牟尼佛的九之祖。《文殊处胎经》说,他虽成佛,但一佛土不能有二佛,于是以方便力现为菩萨,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4052706.html
  • 法藏碎金(2)

    我皆,令彼众生悉得解脱,究竟成就无上菩提。(普贤行愿品)   《大般涅盘经》  婴儿行者,如彼婴儿,啼哭之时,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,莫啼莫啼,我与汝金。婴儿见已,生真金想,便止不啼。……...师。(集会品第一)   善男子:为二事故,发菩提心。……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大苦恼,不得利益。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,悉皆不能度脱我身,我当自度。……复有二事:一者为求菩提之道,大苦恼。二者为得无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253935.html
  • 十四世纪高丽僧人惠勤行迹考

    一切众生未成佛,我亦不登正觉。一切众生所有诸烦恼,我皆。一切众生所有诸昏愚,令得明智。一切众生所有诸灾难,令得安隐。一切众生诸贪嗔痴,今作戒定慧。一切众生悉皆与我,同登等正觉。四、最上乘无上道:众善...契合。十年庚寅正月,空集众下语无能对者,师出众吐数语,三拜而出。空西天八祖也。是春,南游江浙。秋八月,参平山。辛卯春,抵宝陀洛迦山拜观音。壬辰,至伏龙山参千岩。是岁,北还,再参指空,空授以法衣、拂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5555882.html
  • 净土思想对世界和谐的作用

    ,树立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成佛的信心。  宗喀巴大师的把一切众生视为亲生父母,把慈母有情的一切烦恼、业障、苦恼,当下都由自己一人;把自己所修行的一切功德喜乐皆奉献给众生,这是自他相换的高尚品德。...的意愿而转世的人,都称为“呼图克图”。蒙古人的信仰意识中,皈依于“呼图克图”,祈求这些“呼图克图”,今生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;圆寂后“呼图克图”的加持之力离脱生死轮回,往生佛国净土。蒙古人就是这样...

    嘉木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0757040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1)

     罪灭,得菩萨戒。”(大正十七,页七四六下)   经中并且提到菩萨戒,受戒之前应称念佛名十念成就,并三归以及行忏悔。而之所以得戒是因“至心”之故,否则只有灭罪。   <自誓受戒>   在《占察...一般而言,已菩萨戒者虽能依于所的戒律努力持守,一旦曾较深入地想要掌握持戒的精神,或较广泛地阅读经藏,或接受不同的教法传承,则必然面对“不同的戒本所示学处的差异”问题,以及如何安立自己原本所的别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下)

    ,如此错乱因果,自然无法所求如愿,这也是必然的因果。  (四)果报自作自受 《地藏经》云:“莫轻小恶,以为无罪,死后有报,纤毫之。父子至亲,歧路各别,纵然相逢,无肯。”一语道尽“善恶因果,决定有...锦衣玉食似王侯,有的人三餐不继如饥殍?这都是因为他们自作自受的因果关系不同,并不是命运和世事对他们不公平。怎么样的因地修行,便有怎么样的果证福报,因果原是相成的;造什么业障,什么果报,这是分毫不变的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860086.html